企业图集

乌军炮兵:西方炮弹好看不好打4个地狱级难题让我如何破?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1:59   作者: 乐鱼官网
信息详情

  

乌军炮兵:西方炮弹好看不好打4个地狱级难题让我如何破?

  5月20日,瓦格纳集团老总普里戈津宣称已经完全占领了巴赫穆特,可是乌军造势已久的“春季大反攻”依然雷声大雨点小,而阻碍乌军反攻的诸多因素中就包括炮弹短缺。

  自从俄乌冲突进入僵持阶段后,炮战成为双方最主要的交战方式,炮弹消耗量极为惊人,甚至达到日均万发的程度。

  在炮兵实力上明显处于下风的乌军只能求助于西方,据不完全统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数以百计的多达12种型号的155毫米榴弹炮,在一段时间内确实明显提升了乌军炮兵的实力。

  随着俄乌两军炮战的一直在升级,乌军炮弹存量直线下降,特别是北约标准的155毫米炮弹乌克兰无法自行生产,全靠外援。

  目前,俄乌前线的弹药消耗大大超过西方的援助速度,而西方国家扩大炮弹产能也非一朝一夕,欧盟方面已经表示很难兑现在2023年向乌克兰提供100万发炮弹的承诺,而美国更是满世界为乌军找炮弹,甚至计划向韩国采购炮弹支援乌克兰,但依然不能满足乌军的需要。

  2023年4月,乌军第59摩步旅的炮兵接受媒体采访称,他们以前每门火炮每天可以射击20到30发,现在只能打一两发,甚至根本不射击,他们还反映说一门榴弹炮会得到不同国家生产的弹药,导致射击精度下降。

  乌军炮兵在丢弃155毫米炮弹的空包装筒,大量堆积的包装筒表明弹药消耗量极大。

  看到这里,估计有军迷朋友会感到困惑,北约各国的155毫米火炮基本都按照北约标准设计,实现弹药兼容,按道理可以拿来就打,不应该出现精度下降的情况啊。其实,北约标准炮弹这样的一个问题还挺复杂,对炮兵而言更不是把炮弹推进炮膛这么简单,今天就让老炮兵给大家掰扯掰扯这个事情。

  熟悉武器的军迷朋友都清楚,目前西方各国陆军,特别是北约各国陆军的野战火炮主流口径是155毫米,而且北约内部对155毫米炮弹的弹道技术规格还有统一的标准。那么,为什么北约会选择155毫米作为标准火炮口径呢?这事还得从冷战时期说起。

  ■法国Mel 1877型155毫米榴弹炮,这是军事史上第一款155毫米野战炮。

  155毫米作为陆军火炮的口径最早由法国陆军在1874年提出,但直到二战时期也仅有法国、美国等少数国家采用。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结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由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组织。

  相比华约组织清一色的苏式装备,北约各国的军事装备依然各成体系,在后勤上颇为困扰,既然在武器型号上难以统一,那么北约组织就在弹药规格上做文章,让不同国家的武器通用弹药,很典型的例子就是7.62×51毫米NATO步枪弹的诞生,而在火炮方面就是采用统一的口径,同时对弹道规格进行标准化。

  在大口径榴弹炮方面,北约将口径统一到105毫米、155毫米和203毫米三个口径上。其中,155毫米综合性能最好,发展的潜在能力最大。

  各国都不断研发新型的155毫米榴弹炮。为此,北约先后在1964年和1987年两度对155毫米火炮的弹道标准做了统一规定,对火炮的倍径(火炮身管长度与口径的比值)、药室容量、最大膛压、膛线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1964年规定的155毫米火炮的倍径为39倍径,药室容量为18.845升;1987年规定的倍径为52倍径,药室容量为23升。理论上52倍径155毫米榴弹炮可以兼容39倍径的炮弹,反之则不行。

  ■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炮兵装备的M198型155毫米榴弹炮。

  北约统一火炮口径和弹药规格的目的是让各国火炮可以弹药通用,便于战时后勤,这样英国生产的155毫米炮弹可以在美国造155毫米榴弹炮上安全发射并能准确命中目标,无须完全依赖从本土跨海运输炮弹。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炮弹的技术规格是统一的,可是各国的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却是参差不齐,别以为炮弹只是装满炸药的铁壳壳,其工艺的复杂程度绝对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因此在统一规格下各国生产的155毫米炮弹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可能做到完全统一,就算同一家兵工厂不同批次的炮弹都会存在加工误差,更加不用说不同国家不同兵工厂生产的炮弹了。

  在冷战时代,西方国家中能够生产155毫米炮弹的国家都是传统工业强国,产品质量管控较为严格,在相同技术规格下生产的155毫米炮弹基本能做到通用。

  但是冷战后,155毫米火炮及炮弹的生产技术扩散到了很多工业欠发达的国家,品控就开始混乱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就像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修过的飞机没有不掉的,印度兵工厂生产的炮弹更以专业炸膛而闻名。

  2012年,要钱不要命的美国军火商为了向印度推销M777榴弹炮,不惜以补偿贸易的形式进行返利促销,即印度购买美国炮,美国向印度订购炮弹。

  结果,印度产炮弹毫不意外地给美国炮兵们上演了祖传炸膛艺能,用事实上这绝对是印度原产,没有外包。美军只能将没法退货的印度炮弹封存。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军就成为美军清库存最好的接盘侠,至于俄乌前线里是否有印度炮弹的战果,那就不得而知了。

  为了不让诸多援助火炮成为摆设,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00万发155毫米炮弹,以至于影响到自身的库存和炮弹产能,于是美国又要求小弟们分摊炮弹供应负担,满世界为乌军搜刮炮弹。

  由于需求急迫,很多国家只能直接动用战备库存,可是来源众多的炮弹却让乌军炮兵大为头疼,仅炮弹身上标注的德文、拉丁文、瑞典文、阿拉伯文、希腊文、土耳其文、乌尔都文、希伯来文等各国文字,足以让乌军炮兵内心瞬间跑过十万只神兽——草泥马!

  ■捷克MSM公司155毫米炮弹的宣传广告,这些炮弹外形相似,只可以通过弹体标识来区分,外贸炮弹会用英文标注,如果运往乌克兰的是捷克陆军的库存弹药,乌军能看懂捷克文么?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管他炮弹上写了什么,开箱就打呗!现实中还真不能这么草率,对炮兵而言,打炮是个绝对的技术活,姑且不提瞄准、计算诸元之类的操作,就是看似简单的装弹环节,从开箱到装引信都很有说道的。

  首先,开箱就有很多坑爹的地方。一个简单的包装箱开启,其实隐藏了无数的后门。一个国家同一个厂家生产同样一种型号的炮弹,仅仅由于生产时间和批次不同,就可能会分别采取了钢制弹药箱、木制弹药箱和塑料弹药箱。

  即便是同样的木制弹药箱也可能有不同的开启方式,有些需要撬棍通过杠杆原理撬开,而有些则可以直接用铁钳拧断封口的铁丝。这就要求炮兵同时准备撬棍和铁钳两种工具。

  最让炮兵抓狂的是去除炮弹引信的包装,略知炮兵技术的读者都清楚,大口径火炮的炮弹和引信在平时是分开保存的,只有在发射前才会由炮兵将两者结合起来。

  引信是炮弹上最精细也是最关键的部件,引信不灵等于整个炮弹就成了铁疙瘩,因此引信的保存要求很严格,其包装要满足防潮防震等条件,密封特别严密,开启时必须十分小心且难于操作。

  笔者曾遇到一种设计特别反人类的引信包装筒,因为螺纹拧得特别紧,受力点又很别扭,靠人力根本打不开,只能自制简易开罐器。可在战场上,哪有时间去自备工具。所以,二战意大利军队因为打不开炮弹箱而直接投降还真不是段子!

  ■一名乌军炮兵在为155毫米炮弹安装引信,注意他手边的专用工具——引信扳手。

  其次,包装及弹体标识看不懂,问题很严重!155毫米炮弹采用分装设计,弹丸和发射药分离,需要分别装填。

  根据射程不同,炮兵要选择不同规格和数量的发射药包/筒,而各国在发射药形式和设计标准上不完全一样,如果装错轻则炮弹打偏,重则炸膛毁炮,马虎不得。155毫米炮弹还分为杀伤爆破榴弹、火箭增程弹、底排弹、烟雾弹、燃烧弹、照明弹、宣传弹、干扰弹等十几种不同的弹种,以适应打击不同的目标。

  此外,炮弹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多少都会存在重量误差,以155毫米榴弹炮弹药中最常见的美制M107杀伤爆破榴弹为例,各国仿制时重量误差在正负几百克之内都是正常的,有些品控不佳的兵工厂误差甚至超过1千克。

  这种重量误差在炮弹飞行数十公里后产生的精度误差是巨大的,因此兵工厂会在炮弹外包装上标注误差,便于炮兵修正。

  ■大口径火炮的炮弹采用分装式设计,左侧绿色为弹丸,右侧米黄色圆柱体为发射药包。

  诸如生产厂商、出厂时间、弹药种类、发射药规格、重量、误差修正等信息通常会以特定的文字、图形呈现在弹药外包装和弹体上,在外人看起来不起眼,但在炮兵眼中是很重要的。

  然而,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兵工厂,在上述信息的标注上都会不一样,不仅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同,就连图形含义和简写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乌军炮兵熟悉的苏式标注方式更是天差地别。面对炮弹弹体上五花八门的各国文字、图形,乌军炮兵总不能挨个去猜吧!

  ■韩国制造的M107型榴弹的弹体标识采用韩文,试问乌军中有几个能看懂?

  给炮弹装引信绝不是按照螺纹拧紧就行,现代炮弹引信技术上的含金量慢慢的升高,功能也慢慢变得多样,具备碰炸、空炸、延迟等多种形式,甚至能够电子编程,末段制导。

  在发射前炮手应该要依据炮长的口令做必要的设定,使炮弹以最适合的方式发挥最大的威力,可是如果炮手连引信功能的说明书都看不懂,又如何能完成这一步关键操作?

  比如美制“神剑”制导炮弹,为了可以做到精确命中,炮手在发射前需要用专业设备输入大量信息,除非美国人贴心地提前准备了乌克兰文说明书,乌军炮兵在使用时肯定要准备字典、翻译软件之类的东西,否则根本玩不转!

  ■美军装备的PGK(Precision Guidance Kit)精确制导套件,在引信基础上增加了弹道修正功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155毫米炮弹的精度。

  ■美军炮手正通过引信数据装定器向“神剑”卫星制导炮弹的引信赋予数据,这比传统的手动装定引信复杂多了。

  最后,射表不匹配,想打准很难!火炮射表是根据炮弹弹种、装药专门编制的,记录射角、射程及其他弹道诸元对应关系的表册,是炮兵实现准确瞄准、有效射击的依据。

  每一种火炮在列装部队前都要通过大量的实弹射击收集数据,编制出与之匹配的射表,而炮兵要想打得准,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射表是基本功。

  炮兵在射击前需要测定与目标的距离、炮阵地和目标区域的风速风向、气温、海拔高度等诸多数据,再查阅射表计算出射击诸元,看不懂射表也就没法打炮。

  眼下乌军炮兵的难处在于,使用着多达12种型号的西方155毫米火炮,还要装填来源多样的155毫米炮弹,却根本找不出能够准确反映弹道诸元对应关系的射表!能打准才是怪事!

  ■美军155毫米榴弹炮射表的一页,记录了M107型榴弹搭配M577型引信的各种弹道诸元数据。

  上面提及的弹药包装、弹体标识、引信装定、射表编制等等问题,其实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可以尽量解决的,比如重新涂绘弹体标识,翻译相关说明文件,甚至重新编制射表等等,可是如果送到前线的炮弹本身就存在质量上的问题,那么所有工作都是白费。要保证炮弹质量,除了兵工厂加强品控外,炮弹的日常存储和物流运输同样非常关键。

  ■美国生产的准备运往乌克兰的155毫米炮弹,西方国家优良的仓储条件能够保证炮弹的保存质量。

  炮弹看似皮糙肉厚,实际上非常娇嫩,如果存储条件不达标,极可能会引起弹体生锈、装药失效,发射药受潮板结,引信构件失灵等等问题,这样的炮弹基本只能报废,无法使用。

  美英法德等军事强国在炮弹存储上早已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物管体系,不仅建立了恒温恒湿的弹药仓库,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培训了高素质的库管队伍,因此才可能正真的保证长期保存的炮弹能够以稳定的状态随时投入使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能具备如此完备的弹药保存条件,特别是乌克兰,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不止一次曝出弹药库爆炸的事件,能否妥善保存炮弹令人怀疑。

  除了保存之外,炮弹在运输配送过程中同样要精心保护。美国财大气粗,援助乌克兰的炮弹都是直接空运到波兰,为了图省事,连包装箱都省了,直接用航空货盘。但是,炮弹从波兰运往乌克兰就不那么轻松了。

  俄罗斯的制空权虽然比较水,但也能隔三差五地对乌克兰的弹药库和道路桥梁进行远程打击。

  吃过几次亏之后,乌克兰也学聪明了,采取伪装民用物资、化整为零、昼伏夜行等方法运输炮弹,虽然能保证运输安全,但在运送过程的状态就没法保证了,轻拿轻放是肯定指望不上了,磕磕碰碰都是习以为常的。所以,乌军炮兵拿到的炮弹能不能打响,只有听天由命了。

  ■两名乌军炮兵正在装定155毫米炮弹的引信,可见战地保存条件相当简陋。

  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教导过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的条件不是武器,而是人。我们之前谈论了关于乌军获得的155毫米炮弹的诸多问题,但是对于训练有素、经验比较丰富的老炮兵而言,这样一些问题要么能发挥主动性加以克服解决,要么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隐患加以规避,可是目前乌军炮兵部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经验老道的老炮手。

  俄乌冲突一年多来,炮战的规模和强度十分惊人,本就处于劣势的乌军炮兵在人员和装备上的损耗自然不轻,估计战前训练的优秀炮手已经消耗殆尽,就算还有也会被战时部队的扩充所稀释,因此现在乌军炮兵部队估计跟其他兵种一样,充斥着大量靠拉夫抓丁补充而来的菜鸟新兵。

  ■一名乌军炮兵在检查发射药筒和弹丸,背景中可见一门2A65型152毫米榴弹炮。

  炮兵是个技术兵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培养出百发百中的炮手。通常来说,1门155毫米自行火炮的炮组在5人左右,1门155毫米牵引式火炮的炮组在8人左右。

  一个炮组相当于一个炮兵班,其中班长(炮长)负责计算射击诸元和下达射击口令,一炮手负责瞄准,二炮手负责操炮,三炮手负责送弹上膛,其余炮手为弹药手,负责搬运弹药。

  形象地说,班长就是整个炮组的灵魂,一炮手和二炮手是班长的左膀右臂,这三个岗位是全炮组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位置,需要训练的时间也最长,在和平时期至少也要经过半年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可是眼下乌军炮兵的训练时间仅有数周,恐怕很难达到熟练的业务水平。

  当大量缺乏训练的新炮手被赶鸭子上架地撵上战场,这些无知无畏的小白只能用鲜血交够学费后才能玩转155毫米榴弹炮。所以,从一枚小小的炮弹就能看出,打仗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人类活动了。

  ■在德国受训的乌军炮手只有5周的训练时间。这对于掌握复杂的自行火炮来说,远远不足。